中元节-伊言

2023-06-18 10:49:5007:11 57
声音简介

每逢节日前,总会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要回家过节哦,其实过节是其次,主要的还是想一家人能团团圆圆的吃个饭,珍惜那种天伦之乐。这不,中元节快到了。今天,咱们就来唠一唠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将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月圆,叫作上元节;七月十五月圆,就叫做中元节;到了十月十五,就是下元节了。那上元节吃元宵,中元节也有代表性食物,就是面人。中元节的面人有很多样式:小孩、燕子、相公、蛇等等。其实中元节吃面食也是有养生方面的考虑。农历七月,进入收获的季节。在古代,新收获的五谷,天子要先尝,而天子会请祖先先尝,这就是中国人孝道的体现。而在农历五月收获的麦子,当时不是用来磨面的。新麦被视为“发物”,得存到入秋来吃才好。麦为心之谷,吃麦子可以滋养心阴。特别的麦子的麸皮,能预防高血糖,还能营养神经,让人心神安定。医圣张仲景的千古明方甘麦大枣汤,就是利用了麦子的这个功效。所以,到了这个时节,如果不会做面人,也可适当的吃些带麸皮的全麦粉做的面食。

说到祭祖,那中元节的祭祖又和清明节的有什么区别呢?清明节是要去扫墓的,而中元节则是在家里祭拜。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要去水边。清明节,其实就是寒食、上巳和清明三合一。上巳节就要去水边,用佩兰等香草洗去冬日积垢和陈疾,拔出不详,祈求福祉。而中元节一样要去水边,也就是古人讲究的叫放河灯。中医认为,七月,阴气成。阴气生长的时候,气虚,阳虚的人会感觉到身体疲乏、容易生病,这就是看不见的水造成的。如有这样的症状,可适当的食用一些黄芪水、或者用白扁豆、荷叶煮成粥来喝。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04009583

听你的节目,声音优美,音节把控到位,方便互粉一起学习学习吗🌺🌸💐🍁🌸🌹🍁🍂🌸🌷🌹🍂🌺🌺

傀儡猫妖妖 回复 @听友204009583

感谢喜欢,我们会更加努力

傀儡猫妖妖 回复 @听友204009583

谢谢,感谢喜欢(✪▽✪)我们会更加努力的

音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