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第十三讲第二节

2024-03-21 22:31:5518:05 319
声音简介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第十三讲第二节.

  下文又另讲一段故事: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旁日月」就是与日月并行。这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那个意思一样。「旁明月,挟宇宙」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这是一种描述的说法,是一种具体的漫画式的讲法。这种语言就是漫画式的语言,中国人不用概念式的语言,而喜欢用这种描写的词语。

  「旁日月」就是与日月作伴并行嘛,就是company的意思。「挟宇宙」就是你的生命与宇宙为一体。这是漫画式的词语。你读中国古典一定要能了解这种文句,这种文句都是用具体的描写的词语,不用概念式的词语。西方人喜欢用概念的语言。

  「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为」是致力、从事的意思。「吻合」指甚麽说呢?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为其吻合」就是致力於你的生命与宇宙的生命conform(一致)。「吻合」就是conform

  「置其滑涽」就是把那些滑涽的事情放掉。「置」与「为」是相反的。你致力於吻合的方向,那麽,你就把滑涽的事情放下。「滑涽」就是「屈诘」,「滑稽」这两个字没有意义。「滑稽」的意义在「屈诘」,而不在「滑稽」这两个字。「屈诘」就是诘屈聱牙,出噱头,出精彩。人在社会上出风头就要专门为其滑湣。平常说平实,那是从滑稽、出噱头往上翻,达到最高境界才讲平实。圣人都平实,圣人不出花样嘛。圣人出过花样了嘛,他不出花样,不出精彩,怎麽能做圣人呢?释迦牟尼佛那个精彩出得太多了,天天说法,说法四十九年还不精彩吗?

  「滑稽」就是屈诘,屈诘就是憰。屈诘、憰有意义,滑稽没有意义,是屈诘、憰的谐音。〔过录者案:原文「滑湣」,成疏:滑,乱也;湣,闇也。牟先生读做「滑稽」,滑读骨音。解释亦与成疏不同。〕

  「以隶相尊」我们现实社会不是以隶相尊,都是互相比高。「隶」是卑下,在社会上谁肯居於卑下呢?你高,我比你还高嘛,所以,都争在社会上的地位。庄子要我们不要那样,而要「以隶相尊」,这是〈齐物论〉的精神。耶稣就说:那在人间最低的,在上帝面前最高。所以,耶稣替他的门徒洗脚。这就是「以隶相尊」的意思。这不是偶合,不是比附。凡是宗教都有这个精神,道德、宗教的最高境界都是这个精神,它往下不往上。它已经往上,已经通透了嘛。

  照儒家讲,圣人不高亢,唯圣人讲俯就。所以,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篇》)那是就其道德的丰富内容说,这是颜渊的看法呀。这不是孔子本人,孔子本人是「温良恭俭让」。表面上很平常,「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圣人讲俯就,贤者才讲高亢。孟子与孔子的差别就在:孔子是圣人,说话很平实,不说很高,而孟子高亢。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乱世,乱世要树立真理的标准,要树立真理的标准就要批评,就要骂人。所以,孟子说:「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这个时代是乱世,道不显,所以一定要骂人,这个时代一定是批评的时代。

  俯就是往下,高亢是往上看。往上看就是把道的标准提高,提高才有是非,要不然没有是非。高亢、俯就都有道理。孔夫子说:「六十而耳顺。」耳顺就是声入心通。这就是俯就。都有道理,秦始皇也有道理,不是说一点道理也没有。但是,这种态度在乱世是不行的。都有道理,那就没有是非了,成了和稀泥。

  所以,你要知道这些话是最高境界中的话。下面接着说:「众人役役,圣人愚芚。」众人天天忙得不得了,为名利而忙。人在现实上不忙不行呀。「役役」就是疲劳,疲於奔命。而圣人表现得好像大傻瓜一样。他这样说就是不要你的生命出精彩,你的光不要放出来,要含在里面。最高的目的就是使你的生命在时间的大流里面马上就eternal,要你从时间、空间里超拔,掌握永恒。这个掌握永恒不是叫你离开现实世界,跑到另一个天国里去得永恒,这个永恒就在现实之中。这个目标怎麽可以达到呢?你用甚麽态度可以达到呢?「众人役役,圣人愚芚。」你就可以达到在时间中取得永恒,使你的生命成为eternal。这个eternal的观念在哪一句看出来呢?就在「参万岁而一成纯」。

  「圣人愚芚」。他「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说这一大套,最後的目的是甚麽?就是「参万岁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这段文章是很美的一段文章,很典雅的文章。这就是先秦诸子的文章,你做文章要学这种句子。似通非通,不太容易讲明白,但意思非常显豁。

  「万岁」是很长的时间。在很长的时间里保存你的生命纯一不杂,使你的生命在时间的过程里面成一个pure unity。照文句看,「一成纯」这个「一」是adverb,但是,那个意思就在时间的长流里面,使你的生命成一个纯一。「纯」就是形容词。怎麽样才能够纯呢?能够成一个谐一才纯。成纯一不是跑到天国去成纯一,不是跑到真空管、高山顶去成纯一,就在时间的长流中成纯一。时间的长流就是「万岁」所表示的。「万岁」就是一万年,一万年不就是时间的长流吗?就是一万年,还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嘛。不管是一天、一年,还是一万年,凡是时间总在流逝中,在流变中。

  凡是修道,不管是修哪一个方向,基督教,或是儒家、道家、佛教,它总要保存你的生命从流变中达到纯一,达到永恒。这是一定的。有时候,这个永恒是离开地讲。譬如,基督教就是离开讲,永恒在哪里呢?上天堂嘛。你要坐在上帝旁边,你才可以永恒。东方人不要这样讲。一定要上天堂,坐在上帝旁边,这种讲法是离的讲,就是隔离地讲。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两种思想就是用「离」、「盈」这两个字表达。「离」是隔离,这是一个方向;「盈」是充满,这又是一个方向。「离」是一种思想;「盈」又是一种思想。这两个字从哪里发出来呢?从名家。名家有「离」、「盈」两派思想,名家当初发明这两个字的时候,那不是道德、宗教的问题。公孙龙代表「离」,以「离坚白」的思想表示。墨子代表「盈」的思想。这是名理上的辩论的问题,有这麽两派思想。那麽,我们借用这两派思想,从这里引申出来,用到道德、宗教上讲,「离」大体属於transcendent。照西方人的讲法,他们不用「离」这个字,他们用transcendent,就是超越。这个「超越」的意思就是隔离,高高在上,与现实脱节。〔过录者案:在牟先生的作中,transcendent多译做「超绝」,超越是transcendental。〕在西方人的思想里面,这种精神非常强。柏拉图就是这种思想,他的idea就是transcendent。所以,亚里士多德就批评他的老师的idea高高在上。亚氏主张immanent,这个理型就内在於桌子里面嘛。这是immanent theory

  柏拉图的idea与现实是离开的,所以,亚里士多德批评他是transcendent theory。这个「超越」就是超离的意思,超离就是隔离。西方人很容易表现这个精神。基督教就是这个精神,上帝一定是高高在上的。所以,在基督教里面不赞成泛神论。

  庄子这种思想是东方的思想。东方是泛神论的思想。泛神论英文是pantheism。基督教只能讲一神论,不能讲泛神论。在西方的哲学家中,只有斯宾诺莎(SPinoza)讲泛神论。斯宾诺莎是犹太人,所以斯宾诺莎这个哲学家在西方不是正宗的。东方喜欢斯宾诺莎这一套,都是泛神论,道无所不在,神无所不在嘛,神就在这。泛神论一定是immanent。基督教是transcendent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那个生命是永恒的生命,不是在时间中的生命。但是,耶稣不是人,耶稣是神,他是上帝差遣来的。所以,他就是生命,他就是真理,他就是道路。你只能跟着他走。你不能说:「你是基督,我也可以成基督。」这是不可以的。这就是隔离的思想。东方人没有这种思想。庄子也不是这种思想,他要你得到一个永恒的生命,得到一个纯一的生命,而你只有在时间的长流里面显你的纯一。所以说:「参万岁而一成纯。」纯一就是永恒,因为纯一就不在时间的变化中。

  「参万岁而一成纯」这个句子造得很美。用白话文说,就是希望你把你的生命参予於时间的长流里面而成为纯一,或者说,保持你那个纯粹性。「参万岁而一成纯」这是文章,翻译成白话文就不是文章了,那就是概念的语言了。庄子在战国时代造了这麽一个句子,大家公认了,这有点意思。究竟甚麽意思呢?大家也不太懂,不很清楚。

  「参万岁而一成纯」这个意境再用另一个句子表示,就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这个意思前面讲得很多,这个是〈齐物论〉的思想,开首〈齐物论〉正文的那一大段就是这个意思。「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无适焉,因是已。」这就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以是相蕴」就是「因是已」。「因是」就是「莫若以明」。「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就是这种境界,这句话就是呼应前面那一大段话。

  「万物尽然。」要是,通通是;要不是,通通不是。通通是,就没有非与它相对;通通非,就没有是与它相对。是就是非,非就是是。相对的观念化掉了。这就叫做「万物尽然。」要不然怎麽能「万物尽然」呢?「万物尽然」就是一体平铺,全体放下,一切放下。

  「而以是相蕴」这个「是」作甚麽讲呢?就是「参万岁而一成纯」这句话所表示的那个道理。就拿这个道理相蕴。「相蕴」就是相蕴含,你的生命蕴含在这个道理,我的生命也蕴含在这个地方。通通蕴含在这里,就通通一样,没有彼此的分别,那就没有噱头,没有计较、较量,也没有光彩。这就叫做「为其吻合,置其滑涽。」

  前面说:「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形容这麽一大套,就是要说最後这两句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这种句子要说是文章就是文章,但不是普通的文章,这种句子就叫做philosophical sentence(哲学语句)。平常的文章没有这种语句的。这就叫做「子」,所以,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它是一个orginal thought,一切都从这里出来。

  所以,你学文章不要学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那种文章不能学的。以前的人教你学文章,他不教你学那个。章太炎告诉你,学文章从魏晋人学起,从魏晋人上达诸子。要是从诸子开始,你的程度不够,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在哪里。你先学魏晋人的文章。章太炎会作文,他的学问是很差的,但他会作文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

1987年2月至4月,牟宗三先生讲授〈齐物论〉於香港新亚研究所。由其学生卢雪崑根据录音带整理记录而成文。全文共分十五个讲次,刊於鹅湖杂志连载。今由卢雪崑女士据录...

by:洸桦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

by:国风小语

《庄子》齐物论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y:螃蟹学无止境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 肆 庄子 齐物论

本人英文并不专业,尤其牟氏语言风格自带很多专业术语英文词语,难免有很多发音不准甚至错误的地方。我只是读书给自己听,了解的也只是个义理而已,若有路过不小心听到的朋...

by:选谦学堂

禅说庄子(一)齐物论

冯学成老师的《禅说庄子(一)〈齐物论〉》用平实的语言,参合禅宗的语句和公案,为我们解开了《齐物论》文字背后的玄旨,指给我们一条如何超越智慧、思辨以及生命的局限性...

by:见素抱朴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