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弘一大师(李叔同)传| 灵魂皈依

2024-06-05 22:03:1710:16 640
声音简介

灵魂皈依

万物无定,云可升腾成千万种姿态,岿然不动之山亦是如此。近看时,山色为青;走远一些,青则转浓,变为墨绿;及至遥望时,唯见靛蓝涌动。

弘一法师在窗前,看寺外青山如黛,听水声激荡如钟,内心有一扇门吱呀一声,悄然开启。曙光渗进其中,像是禅慈悲的馈赠。晨晓,寺内幽静如许。弘一法师穿过曲径,向寂山长老房中走去,途中遇见几个僧人清扫寺院,笤帚划在地上有着沙哑的声响。叩响寂山长老的房门,弘一法师从袖中抽出一份启示,要拜寂山长老为师。

弘一法师昨日在念佛时,忽然想到佛家的规矩:云水僧在一个寺院中住下,依律要拜寺主为“依止阿阇梨”,即依止师。规矩不可破,行止依从律,弘一法师始终践行着这个原则。

“余德鲜薄,何敢为仁者师啊。”寂山长老不禁愕然。

“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作第二常住,俾可安心办道,幸勿终弃。”弘一法师言行虔诚而谦卑。

寂山长老不是不愿,而是自觉才学德行皆不及弘一法师,是以再三辞谢,不敢轻率应允。

弘一法师自遁入空门,已经全然抹去富家公子的痕迹,唯有认真的姿态,始终不改。修行未完,怎可越矩,于是,第二日,他拿着一方毡子,并邀来周孟由、吴壁华两位居士,再次叩响寂山长老的门扉。

弘一法师郑重地将毡子铺在上座之上,恭请寂山长老入座,接受拜师之礼。寂山长老一如既往,百般推脱,始终不肯就座。弘一法师心意已决,无可更改,便向着空座位顶礼三拜。几日之后,弘一法师在报上发表一则声明,表示已拜庆福寺住持寂山长老为师。自此之后,弘一法师致信寂山长老,皆以“师父大人”尊称。即便寂山长老几次去信,说明内心之不安,弘一法师始终不改初衷,自称弟子。

三年之后,寂山长老再次请求弘一法师勿再以“弟子”自称,弘一法师则提笔写下一封心意至诚至笃的回信:

“弟子以师礼事慈座,已将三载,何可忽尔变异?伏乞慈悲摄受,允列门墙。”

寂山长老展信之后,许久未言,眼中似有泪意。关房之外新栽的那棵小树已开枝散叶,几声鸟鸣更显寺中之幽。寂山长老将信折叠好,压于佛经之下,香雾袅袅攀上,他心中已经释然。日后弘一法师再以“师父”相称时,他终于不再推辞。

天气时晴时雨,月时盈时缺。所有的路,都要走遍,才能领悟经书所言。

七月,酷暑,永嘉多日狂风暴雨,居所内寒潮甚重。弘一法师竟然患上了父亲当年的老病——痢疾。起初不过偶感肠胃不适,心中并未在意,仍是早食粥后,或是礼佛诵经,或是研习戒律。

命中有劫,无可躲避。不承想,这病症竟一日日加重,以至于卧床不起。除却在床上念阿弥陀佛,再无力做其他事。木桌上那本刚刚成型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也只得暂时中止。寻医问药多日仍不见起色,想到父亲当年便是因此丧命,他不再挣扎,而是使力打坐。窗外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像是要将一切都洗劫。

寂山长老冒雨前来探望,看到弘一法师不消几日便瘦了一圈,面有忧色。

“小病从医,大病从死。今是大病,从他死好。”弘一法师嘴唇已然泛白。

“唯求尊师,俟吾临终时,将房门扃锁,请数师助念佛号,气断逾六时后,即以所卧被褥缠裹,送投江心,结水族缘。”弘一法师做了最后的交代。他仿佛看见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正徐徐拉开。门内折射出来的光异常亮,弘一法师看不清那里面是怎样的一片光景。

寂山长老听闻弘一法师遗言,不禁失声痛哭。生死原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不可违背。出家人不动心、不动情,面对生死之事合该淡然自处。然而,僧人亦是人,即便不动情,心中也有情,弟子将逝,如何自持?

弘一法师闭目回首一生,恣意纵情时有之,意气风发时有之,心意淡然时亦有之。欠下的情债在踏进寺院时,便已无法偿还;未遂的艺术理想,只得扬在风中。狂风扫窗,雨敲门扉,弘一法师听着自然之声,心中唯有佛法,寂静安然。如若路已走至尽头,遗憾不必重提,只管坦然接受。另一个世界的光,足够照亮他素净的面容。

寂山长老脸上的泪痕未干,弘一法师示意他回去。

屋内只留下他一人,雨始终未停。黄昏来临,室内没有电灯。雷电不时在天际炸响,一闪即过的光从弘一法师脸上划过,像是某种不可寓言的启示。弘一法师缓缓睁开眼睛,追寻着那束光,一遍遍拷问自己的内心:修行是否完结?心结是否解开?灵魂是否顿悟?狂风掠过,树叶飒飒作响。

弘一法师躺在床上,无法正面回答拷问。在风雨交织的夜中,他沉沉睡去。或许他不再醒来,或许醒来之时,他已重生。

曙光透过窗子,照射到弘一法师脸上。他缓缓睁开双眼,恍然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亦不知自己是生是死。

掀开盖在身上的薄被,弘一法师弯腰穿上僧鞋,站起身来。《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仍放置在木桌右上角,左上角是几本佛书,旁侧是日常所用的笔砚及素纸。弘一法师因消瘦而干枯的双手,轻轻摩挲它们。一切都是佛恩,一切都是天意,他抬起头望向窗外。经雨洗过的树叶,更加青翠,阳光穿过其中,投下一个婆娑的树影。

弘一法师迈出门槛,走在干净的曲径上,内心轻盈无比。对于万物,他报以感念;对于生命,他心怀敬意;对于佛法,他知晓道路漫长。清风徐来,吹起他袈裟一角。他顾不得将其展平,脸上满是笑意。

对岸有望抵达,只要潜心而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求生西方

欢迎收听新专辑《李叔同的人生智慧》,感恩。

猜你喜欢
弘一大师作品精选 |弘一大师传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

by:求生西方

弘一大师传

长篇传记文学《弘一大师传》,作者:陈慧剑播讲:觉新监制:法量大和尚六榕寺为全球听众荣誉出品有声书《弘一大师传》。弘一大师一生63载,半生艺术半生佛,在俗...

by:榕荫之声

李叔同说佛 弘一大师著

李叔同(弘一大师)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

by:鹏哥有声

李叔同(弘一大师)全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

by:求生西方

弘一大师讲演录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

by:一些好声音

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的故事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在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值得人们怀念和思考的人物,从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富家公子,再到光彩照人的艺术大师,最后步入清冷孤寂的佛门落发为僧。真可谓跌宕起...

by:神话居士讲故事

跟着弘一大师修心

佛法即活法,淡定即幸福。车流人海,谁又知道谁的心事;满脸漠然的表情中,谁又理解谁的境遇。我们大喜过望、我们纠结恐惧、我们孤独寂寞……这一切都需要温暖祥和的包容,...

by:孤舟蓑笠独钓寒雪

《学佛常识》弘一大师传李叔同著

人生的意义是经历实现梦想的过程,经历通向幸福的过程。所以,有梦想、有创造、有挑战、有目标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一切被烦恼所扰,被诱惑所蒙蔽的选择都是离自己越来...

by:语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