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到圣:大乘佛法中的智慧与平等

2024-05-12 06:45:0416:02 54
所属专辑:大乘起信论
声音简介
《大乘起信论》研读71:真熏之体用不同义(4)平等缘者,谓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以平等智慧、平等志愿,普欲拔济一切众生,任运相续,常无断绝。用熏的第二种是平等缘。用熏的差别缘,指因人而异的外缘,众生因根机、根性而异的入道、修道或成道的种种不同的时节因缘。用熏的平等缘,指的是一切诸佛菩萨,以平等智慧和平等志愿,普欲拔济一切众生。佛菩萨不会厚此薄彼,他的智慧是圆满的平等智慧。圆教的平等智慧就是一切众生即在涅槃之中,一切众生即究竟大涅槃,即无上大涅槃,这是从理上来看。从因上来看,一切众生都具无漏的佛性种子。平等智慧体现为什么?就是一切众生的烦恼都是平等的。对众生来讲,烦恼有深有浅,有重有轻,但对佛菩萨来讲,都是自心幻化出来的,没有什么真实的来来去去的东西在那,这叫平等智慧,等观一切众生。在《维摩诘经》中讲到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等菩萨名号,实际上代表大乘的三昧和观法。平等和差别,因和果,烦恼和菩提都是平等的,究竟来讲是一道圆觉,一道清净。这叫平等智慧,另外还有平等志愿。“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以平等智慧、平等志愿,普欲拔济一切众生。”平等智慧是从理和智慧的这一方面讲,平等志愿就是大悲的这一方面,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佛菩萨不会厚此薄彼,不会认为这个国家的人先度,那个国家的人晚度,这一类人先度,那一类人晚度,他是平等的智慧和志愿,等观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孩子。其实世间的父母,尤其是那些有好几个孩子的父母,他们可能还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比如有的喜欢男孩,有的喜欢女孩,有的喜欢大的,有的喜欢小的,有的喜欢机灵的,有的喜欢听话的。但是佛菩萨是等观,等观就是平等志愿,他对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并不是虔诚修得好的,就会特意的关照,他是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真正从生死烦恼中解脱出来,就像太阳光一样普照万物。当然,照到的地方不同,会有不同的热量表现。像山沟、幽谷中接受的热量就少,高处或者敞亮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大。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植物、动物和人,感受到的热量也不一样。有的人如果病得很重,身体发寒发冷,他在阳光下都要穿着棉袄,觉得太阳不够热,而另外的人可能已经热得浑身冒汗了。我们如果把热量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比喻为化身,把阳光比喻为报身,把太阳本身比喻为法身的话,这样可以容易理解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太阳光的热量本身没有多和少的区别,太阳对一切众生、对大地万物都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自己感受到的热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甚至不晒太阳,他就愿意躲在阴暗里面,他就不想出来。对于太阳的光明和热量来讲,它是平等的,但是对于每个众生来讲就不一样了。同样的,我们自心的本来智慧,我们自心的真如也是这样,他本来就在那里,我们第六识念念之间的选择取舍,类似于一种化身,如果弃暗投明,你就走向光明;如果念念被无明阴暗所主宰,那就会一直在黑暗中摸爬滚打,感受到的就是阴冷黑暗的东西;如果很狭隘,那你就在狭隘之中煎熬;如果你的心清净广大,那可能慢慢就会和自心本有的佛性之光对接,总有一天你的始觉和本觉圆满,究竟证得大菩提。平等缘,是诸佛菩萨以其平等智慧、平等志愿,普欲拔济一切众生。有的人梦见观音菩萨很骄傲,觉得别人怎么都没梦到,或者听见别人整天在梦里跟观音菩萨对话,说我怎么没梦到,是不是我修得很差,是不是观音菩萨特别喜欢他?其实有的梦到的不见得是真实的观音菩萨,如果讲一些不如法的东西,甚至实施精神控制,那可能就是另外的一类东西。如果有人梦见佛菩萨,他的心越来越清净平等,这就很好,他就是得到了加持。但如果很骄傲,看不起别人,觉得别人修得都很差,连梦里都见不到佛菩萨,他觉得自己梦到的是真菩萨,见到的是真实的本尊。这样的人可能他的心就已经迷惑了,迷惑在这样的相里,他可能会越来越纠结在里边,就会生活在另外一种世界里,祈求一种离开此处的圆满。这样的人反而可能障碍更大。所以,梦不到的,也没有必要自卑;梦到的,要善于鉴别。境界越多,可能还越需要一种清醒的平等心来鉴别。对佛菩萨来讲,他是普欲拔济一切众生,任运相续,常无断绝。所以,为什么圆教说我们众生在法性之海中?实际上就是说佛性永远都在这,就像太阳光永远普照一切。我们人是有明暗交替的,但是有一个东西是没有明暗交替的,比如常寂光,比如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佛光,报身光明,他是一直在照着。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看不到的,只有登地的菩萨,法身大士可以看到,他也可以看到实报庄严土里的种种殊胜妙境。众生不知不觉,但你不知不觉不等于不存在,是因为你的心没有开显到那个地步而已。以此智愿熏众生故,令其忆念诸佛菩萨,或见或闻而作利益;入净三昧,随所断障得无碍眼,于念念中,一切世界,平等现见无量诸佛及诸菩萨。诸佛菩萨相续不断的平等缘,就是诸佛菩萨平等的愿力和智慧,他平等地摄受一切众生。如《观无量寿佛经》讲,“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光一直就在,只要你一念相应,念念相应,只要你念佛,他就会摄受你,不会放弃你。如果有这样一个信心的话,念佛以佛为本,信佛以佛为本,念念相续,没有纠结,没有恐惧,当下就可以放下许许多多的执着、烦恼、怀疑和顾虑,念佛也会越来越得力。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原理,这里讲的平等缘,诸佛菩萨平等地救度一切众生,任运相续,常无断绝。“以此智、愿熏众生故,令其忆念诸佛菩萨”,令众生或者听闻,或者见佛,而得大饶益。《大乘起信论》后面也讲到念佛法门、念佛三昧,用这个原理也可以理解净土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原理。“入净三昧”,比如念佛三昧,甚至真如三昧。“入净三昧,随所断障得无碍眼”,这时你的眼睛就开了,得无碍眼、清净眼,“于念念中,一切世界,平等现见无量诸佛及诸菩萨。”这是大乘念佛三昧,念念之中,可以平等地现见无量诸佛及诸菩萨。所以,真如熏习的用熏习有两种,一种是差别缘,诸佛菩萨自然而兴无量差别的身形事业,根据每个众生发心的因缘,随类显现种种的化身救度。另外一种是平等缘,佛菩萨的大悲大智愿力,熏习一切众生,令众生忆佛念佛,得入三昧,然后现见佛国净土、诸佛菩萨。当然,对修行人来讲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1],如登初地能够见百世界中诸佛菩萨,二地能见千世界诸佛菩萨,后面一地一地越来越见得多,最终能够究竟圆满。学佛修行有一个过程,但是原理我们要知道,就是它是一直相续的法性之海。你要开启这种眼睛,要开启这种相应。如何开启这种信心和眼睛?首先要有正见,要学习《华严经》。华严宗的祖师讲《华严经》是性起。什么叫性起?就是真性缘起,由真如本性所起的一真法界的妙用。《华严经》里的妙用展示得更详细、更广大,如在《大乘起信论》里是一段话讲平等缘、差别缘,而在《华严经》中就是一真法性之海所起的无边的妙用,包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以及五十三参中许许多多的诸大善知识。这是学佛人信心的基础。诸佛菩萨念念、念念在加持和保佑着我们,在救度我们。我们实际上也可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是佛心内的众生,“以众生乃诸佛心內之众生,故念念熏习,未曾一念暂舍。”我们因为自己的无明执着而生生灭灭,但是诸佛菩萨也可以在我们的心内,令我们忆佛念佛,得入三昧,这样自他不二、内外交彻,在一念之中产生信心,这时就真正启动了修行之旅,心进入大乘的契机也就在这里。但具体什么时节什么因缘呢?要看个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起信是在信什么?要信差别缘,信平等缘,信诸佛菩萨的果地妙用。《大乘起信论》是把许许多多大乘经典的精华浓缩在一起来讲,如果我们在这里得到正知见,再去看其他的经典,就更容易体会和领悟大乘佛法的精髓之所在。有的人经常不愿意信三宝,他信自己,信自己的妄想,信一个时代赋予他的某种临时性的东西。比如现在这个物质时代,大家就相信物质的力量,金钱的力量。这些都会对人有误导。如果从佛法起信的话,它就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外不二、自他不二的真实。你越信自己,可能越是一种自我的执着。如果真信佛法,这就是一个捷径,可以令人放弃自我的执着,反而开显出更高的智慧,也是自心本具智慧的一种妙用。如果你连诸佛都不相信的话,那就没办法起信于大乘。对《大乘起信论》,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地去信某一方面,要信诸佛菩萨的果地妙用,而且我们就在果地的妙用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就在法性之海中。从因地来讲,因地也可以理解为理,从理上来讲,比如《大般若经》里讲,无佛无众生,或者说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都是大涅槃,一切烦恼都是解脱,一切苦都是解脱,这是理和因地。另外一方面,从果地来讲,如果以佛眼来看世界、看众生,他和因地的理是一样的。但是从佛的果地妙用来讲,我们就需要对接,需要通过信心和正知见对接到法性之海,心入于法流。虽然知道自己在一真法界中,但是我们没有一念相应,没有念念是佛,我们念念不真,念念虚妄,念念扭曲,那只有在其中幻起幻灭,在生死烦恼之中流转。通过我们的因缘,通过缘因佛性,通过了因佛性,逐步地契合到我们的正因佛性中去,这才是修行的过程。其实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是一个修行和开发自性的过程,大乘的修行也在于你对大乘的佛怎么看待,对果地佛和因地佛怎么看待。
[1] 蕅益大师《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云:“净三昧,即是真如三昧。随所断障等者,如初地断异生性障,能见百世界中诸佛菩萨,二地断邪行障,能见千世界中诸佛菩萨,乃至地地转增,具如华严十地品中所明也。”
站在大乘佛法的视角,探讨如何通过平等智慧理解生命真谛。从佛菩萨对所有众生的无偏爱,到每个人内在佛性的觉醒,本讨论旨在揭开人们对于佛教平等观的思念与实践。深入解析“大乘启信论”,教人如何用清净心对待世间一切,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当生活遇到佛法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by:弘淳

【从凡至圣】

他的生活从儿时的自由自在,到求学,仕途,归隐,流放,讲学,平乱等。王阳明的思想轨迹“五溺归正”,“五溺”耗尽了他的大半生。正德丙寅,始归正圣贤之学。他的一生真正...

by:女人有道

证契大乘经

《证契大乘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密教部的经典之一。这部经典主要讲述了大乘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以及如何证得佛性和成就菩提。《证契大乘经》在密教中具有重要地...

by:不空堂的堂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被誉为摄宗的根本要典。这部论书是由印度的无著菩萨所造,并由唐代的玄奘大师翻译成汉文。此外,陈代的真谛和隋开皇时代的译者...

by:天水接冥蒙

佛法即活法

用佛法点化生活,在生活中领悟佛法。在柴米油盐中领悟禪的真谛,用佛法慰藉心灵的疲惫。

by:一两星月

佛法&活法

用佛法点化生活,在生活中领悟佛法

by:鲲鹏移动大学

声音主播

163429252

简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闻、正见、正学、正行,大道至简。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分别相……直指事物本源,我们开始找寻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达到精神富足,慧眼带领我们与圣贤的顶级经典对照、校对,认识本自具足,让身心归位,重新下载自己,向更高维度,更广阔的天地,积累更更新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