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培养儿歌的目标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1个回答2024-03-15 08:52
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庭节奏计划,对孩子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首先和孩子罗列一个大致的一天时间计划表和相关规则,尽可能的邀请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然后在过程中慢慢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必要,对孩子有要求有期望的妈妈一定要坚持哦,规则与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不冲突,关键是家长的把握,还有耐心,因为从建立到进展到习得,可能快或慢甚至好几个月,需要很多很多耐心鼓励,祝好运哦!会持续关注楼主的进展!加油!



查看原帖>>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1个回答2024-02-26 22:31
现在许多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却忽视规则意识培养。其实,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才能得到群体的承认和尊重,才能真正树立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自尊感,否则就容易受到系统的排斥。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要想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家长应做哪些引导呢?

明确每一阶段的原则。每个人的行为准则都有三种界限,一种是绝对禁止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红灯行为」;一种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可称之为「绿灯行为」,如有利於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和督促;还有一种界於两者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灵活变动的,称之为「黄灯行为」。幼儿成长的每一个年龄段,这三种行为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范围。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最原则、最必要、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制定适合孩子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并且坚持不懈地加以强化,就能避免过多的约束和不适宜的放纵,使孩子在规范的前提下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
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在房间裏跑来跑去,你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麼」。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孩子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孩子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麼,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注意语言的暗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的语言暗示非常重要。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就不能用请示的语言说出来;禁止孩子做的事,就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
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孩子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後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教训会使孩子意识到遵守规则带来的愉快。当然,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
规则要建立在孩子的认识能力基础上,而不是凭家长的主观意愿强迫孩子就范。准则要保持一致,避免情绪冲动之下变换规则,这会使孩子在不同的标准面前无所适从。
培养孩子规则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8 21:5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1个回答2024-03-04 14:48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要想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家长应做哪些引导呢?

明确每一阶段的原则。每个人的行为准则都有三种界限,一种是绝对禁止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红灯行为」;一种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可称之为「绿灯行为」,如有利於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和督促;还有一种界於两者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灵活变动的,称之为「黄灯行为」。幼儿成长的每一个年龄段,这三种行为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范围。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最原则、最必要、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制定适合孩子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并且坚持不懈地加以强化,就能避免过多的约束和不适宜的放纵,使孩子在规范的前提下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
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在房间裏跑来跑去,你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麼」。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孩子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孩子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麼,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注意语言的暗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的语言暗示非常重要。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就不能用请示的语言说出来;禁止孩子做的事,就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
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孩子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後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教训会使孩子意识到遵守规则带来的愉快。当然,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
规则要建立在孩子的认识能力基础上,而不是凭家长的主观意愿强迫孩子就范。准则要保持一致,避免情绪冲动之下变换规则,这会使孩子在不同的标准面前无所适从。
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18 01:22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禅早、有才能、独立自主、有社会责任感和幸福感的成年人。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1.健康和幸福:让孩子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2.学习和知识:鼓励孩子学习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道德和品格:教育孩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独立和自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社交和沟通: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6.成功和职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银中帮助,贺搏雀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总之,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们成为独立、有责任心、有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中取得成功和幸福。
幼儿常规应该如何培养
1个回答2024-01-24 17:49
常规教育的目标

发展学习适应能力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区域活动常规

能安静地参加活动区活动,能实现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并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坐的常规

1、会搬椅子

一手握椅背,一手托椅身,轻拿轻放,转椅子时要拿起椅子摆好再坐下。放椅子时不能有声音,知道爱护桌椅。

2、上课坐姿

双脚自然并拢平放。双手自然摆放,长时间坐着可以轻轻靠在椅背上。

3、绘画、写字坐姿

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离适当。

4、避免不正确坐姿

斜靠椅背;斜趴桌子;坐时翘脚;驼背坐。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个回答2024-02-04 20:26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很难形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家长应当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规则 首先家长本身要有规则,再给孩子定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家长要有帮孩子定规则的意识,比如说,早晨要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与人交往时主动打招呼等。大班孩子面临升入小学,到学校后要遵守纪律。纪律是什么?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规则,给孩子定规则,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 二、规则表述要清楚明确,易于理解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时,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快点吃!”因为你要求他“快点吃”,他会理解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是让他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做别的事情。 三、以积极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规则 家长要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告诉孩子吃饭时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带着情绪说反话。倘若家长说反话,告诉孩子“你就慢慢吃吧!”有些孩子就当真慢慢吃,并且振振有词地说,“不是你让我慢慢吃吗?”其实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听懂反话,但他就和家长对着干,所以,家长最好用积极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让孩子参与定规则 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定规则。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出门,让孩子当导游,领着家长过马路,启发孩子说出:红绿灯要遵守,要走斑马线。让孩子身体力行,他接受起来会很容易。这样,让孩子觉得这个要求不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别人,孩子还会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五、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进行鼓励 当孩子做得很好时,家长应给孩子表扬或鼓励,这种表扬或鼓励不一定是买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个拥抱或口头上的鼓励,都会使孩子非常愉快,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及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时时、处处、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年幼的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而家长自己却痴迷网络,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所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看完书后放回原处,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等。这些细小的行为都会对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孩子终归是孩子,规则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孩子有点反复也是正常的,但家长的要求要始终如一。比如,定在每天6点起床,家长就必须6点起床,每天都这样做,这对孩子是一种带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规则怎么合理,讲得怎么细,如果不能坚持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零。在这里给家长朋友提个醒,当我们决定做这样的事情,孩子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一定要坚持下来,持之以恒。
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个回答2024-02-08 16:01
对于孩子,要想让他得到最好的保护就是要有规则意识,没有规则意识,今后很难形成良好的习惯,不利孩子的成长。在规则的影响下会有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今后的成长和成功。

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教育
首先规则意识就应该从小就要培养,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以后长大了再培养他的规则意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一旦从小没有规则意识,长大一下子让他要遵守规则,是很难做到的。

第二,制定的规则要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而设立不同的规则,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个规则不能提前,如果提前了孩子没有按规则做到只会让孩子对规则有一种畏惧心理,觉得规则不是好的事情,也会让他从小就会放弃规则。所以制定规则要适时要适度。

第三,制定规则后,当孩子违反规则了,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去体罚孩子,避免孩子情绪变得反复无常而产生副作用,家长应该耐心指出孩子违反规则的原因,教会他今后应该怎样避免再次违反同类错误。这样孩子只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也能很乐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并且也会在今后注意怎么去遵守规则。

第四,孩子有0到3岁时,是没有什么规则意识的概念的,父母要用行动去告诉他在做一些事情时要怎么做。如每次吃饭前都带孩子去洗手,孩子玩玩具后玩具丢得到处都是,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收起来。用行动教育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五,孩子3到6岁的时候,他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也能听得懂父母表达的内容了,所以制定好一些日常要遵守的规则让他去遵守,如饭桌规则、休息规则、玩耍时要注意的安全规则等。随着年龄的成长规则内容不断的深化。

最后,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一面,我们制定规则时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规则,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孩子的特点制定规则,培养他的良好行为,矫正他的任性行为,比如比较顽皮捣蛋的孩子要在安全规则、尊重别人懂礼貌的规则方面要多下功夫,有针对性去培养他既大胆又懂事的孩子。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1个回答2024-02-09 07:44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讲规矩,守规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为了促使我们的学生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然而,现在的社会讲求学生的个性和创新,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才会成为成功者。但这样的成功者必然是少数,而且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必然应该有一些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中学生,国家也制定了《中学生守则》,可见规则意识还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
一、将规则摆在眼前,树立规则意识。
有的老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学生,其实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学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就利用一节主题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因学生年龄不大,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老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
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班规制定出来,还需要一个监督者,教师不是时时刻刻和学生待在一起,有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每一位学生去监督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出现不良行为及时去制止,督促其改正;做了好事也要及时在班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做好事的同学学习。让同桌结成对子相互监督和竞争,是我目前采用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方法。每周公布考核结果,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
三、了解规则,才能更好的执行规则。
教师制定的规则,不能强硬的让学生去执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懂规则的意义,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很可能会违反规则。因此,教师在制定规则后,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制定这项规则,学生理解了规则,自然会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当然把班级制定的规则分成几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后再写出自己的感想,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四、尊重学生意见,使规则民主化。
规则是为学生制定的,为了使学生心服口服的去接受、执行这些规则,我们要提供民主化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制定。为使学生从思想上尊重规则,发挥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规则。
五、奖惩及时明确,共同维护规则。
班主任平时事情多,有事可能忙起来就顾不上去处理班里的一些事务。但是既然制定了班规,就要严格地去执行它,不能有懈怠,特别是制定之初。否则时间久了,班规就形同虚设,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反了班规老师有时也不会惩罚他,这样学生的规则意识就会模糊,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不利。但同时要讲求惩罚的艺术性,惩罚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与说理和引导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六、注意语言的暗示和环境的熏陶与内化。
一方面,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中学生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 “逆反心理”。你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尝试着去做。如在学生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会很危险的”,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禁止学生做的事,我们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另一方面,教育学又告诉我们,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是一个能够积极强化学生行为的环境。校园硬件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首先,应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其次,校园走廊及墙壁上展示一些标语、名人名言。比如“请讲文明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内化各种规则,从而自觉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有些学生常规习惯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因为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同时,规则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学生更能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对学生、对社会都有好处,我们才可以真正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规则意识
1个回答2024-02-13 05:53
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内规容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