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时序3.10】“天人合一”的再度表达

2023-12-22 11:34:0727:24 3866
声音简介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蔡老师。今天我们继续要讲的是,一些特殊时间的称谓,我们先来看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这里的周末,不是一个礼拜的周末,礼拜六礼拜天,指的是周朝末年,简称周末,什么意思呢,字面上讲,周朝末年,没有寒冷的年份,因为东周的统治过于懦弱;那什么叫,秦亡无燠岁,燠指的就是温热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秦朝灭亡时,没有温暖的年份,因为秦朝的统治,嬴秦氏十分凶残。那么这两句如何理解呢?其实在《汉书-五行志第七中之下》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衰无寒岁,秦灭无燠年。这句记载更加清楚,比较好理解,周朝的弊病是刑罚过于宽松,一点也不严格,都是温暖没有寒冷;秦朝灭亡是因为刑罚实在是太过暴虐,就像时时寒冬,没有温暖的年份。原来,这种说法,就是把人间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寒暑相联系,认为人间社会的秩序会影响自然界的变化,在古代属于典型的天人感应。


这到底是不是有什么直接关联呢,我们不太清楚,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人类历史早年,并不是法治社会,开始以法治天下不会超过3000年,我们要知道是几百万年来,都是氏族部落制度,是以血缘关系来维系,中国发展到夏商,变为部落联盟邦联制度,再到周朝,确立了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度,他们都是泛血缘关系,来维持天下稳定,都属于以德治天下,而周朝初年,周公旦提倡礼乐文明,讲究礼别尊卑,乐殊贵贱,更是将其固化形式化,在最初的西周300年,确实极为合理、极为稳固,但这种统治是宽松的,靠感化靠自觉自律的,也就是《幼学琼林》说的“无寒年”,有个成语叫“画地为牢”就是最好的说明。说有个人大概犯了罪,管事儿的人无法可依,就地画了个圈,就兹当是监牢了,至于关多久,不知道,你自己好好反省,看着办,耶,就走了。同学们想想,这种管理是不是太宽松了?


但是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由于这种管理过于宽松,导致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道德沦丧、品行败坏,实力衰退;而到了孔子时代,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人类一定是缺什么喊什么,于是儒家思想追求克己复礼,将“德治”理论化,很可惜历史的车轮无情滚滚往前,以德治国宣告失败,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随着文明化的进程,人口继续暴涨、资源越来越有限,人际关系极其紧张,私有制形成,人心不古;又随着周王室本身的衰弱,可分封的土地殆尽,自己没有稳定经济来源,遇事只能向诸侯求助,加上分封的碎片化,群雄纷起,周初的以德治国的设想,逐步崩塌,全部沦为泡影,诸侯国兼并搏杀,弑君事件层出不穷,政局尔虞我诈,社会动荡不安,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直至周朝灭亡;


那么反过来,随着秦国的商鞅变法后的异军突起,逐步成为战国最为雄强之国,靠的就是法家思想,以法治天下;从秦国到后来的秦朝,一百多年以来,一直运用这一思想,而乐此不疲;那么,秦朝就在暴政之下,驱动全天下之力,同时修长城,同时修直道驰道,同时建皇宫皇陵,同时征百越巡天下,短短几年同步完成数个百年计划,又自上而下,快速推行大一统的政策,靠的就是严刑峻法和残暴统治,动不动就老百姓,被犯法了,动不动就被判处死刑了,而且据说光死刑就有二三十种死法,蔡老师在这里就不列举了,实在是充满着血腥。


百姓们,本以为天下统一、结束战争之后能有些许喘息,能过上太平日子,没料想还不如不统一,依然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很快遭到了百姓的剧烈反抗和六国贵族后裔的疯狂反扑,抗秦的呐喊声响彻云霄,起义的星火也遍布天下,熊熊燃烧,嬴秦氏很快也就失去了天下。那么,这种严苛的、凶残的治国方式,很显然站在了以德治国,儒家施行“仁政”思想的对立面,所谓针尖对麦芒,所以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之中,一直是激烈的对抗。因此在《幼学琼林》中就有了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的相反的描述。所以我们说,不管是哪个,在古文中我们一旦看到了寒年和燠岁,都是指极不正常的年份,时间久了就是亡国灭种。


泰阶星平曰泰平,


泰阶星是指古代的一个星座的名称,由六颗星组成,两两又分为三台,上台、中台和下台,依次倾斜向上,像台阶一样,所以叫泰阶星;那么上台两颗星代表着天子和女王,一颗在上一颗在下,中台两颗代表着诸侯和卿大夫,也分上下,下台一上一下,就代表的就是士和庶人。其实这泰阶星,就对应着人间社会的六个等级。那么古人啊,用这三台各自的星,相互之间的位置变化和颜色亮度变化,来对应人间社会的状态,比如,君王如果喜好战争,那么上台的那颗上星亮度变暗,呈红色,如果修建宫殿,君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那么上台两颗星就合拢,横向并排;如果王宫诸侯背叛天子发动战争,那么中台的上星变红色,若外夷入侵,边境暴乱,中台的下星呈现白色;再比如,卿大夫废弃正道、不务正业、贪赃枉法,趋向邪路,那么哪课星会有异常呀,对了,中台的下星暗淡呈现红色;如果士子庶人追逐末业,豪杰相互欺凌,那么下阶因此而扩大间距。等等之类,具有这样的天人对应关系。那么《幼学琼林》取了其中的一条规律,认为,泰阶星平,就预示着君臣就可以和睦,政令得以施行,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泰阶星倾斜呢,就是天下大乱。这些我们现在看来,基本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在古代,它绝对算得上是最高精尖的理论,是有一套非常严密的宇宙观系统,也代表了中国古人探索宇宙,认知世界的博大胸怀和大胆猜想,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赞叹和评价。


我们再接着看时序调和曰玉烛。时序,就是我们这个部分的名称,意思就是时间的先后,季节的次序。调和就是协调和谐。那么玉烛是什么呢?古人认为,烛龙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龙衔玉烛,则时序调和。刚才提到的烛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中的烛龙,威力极大。眼睛睁开时,普天光明,即为白天;眼睛闭上时,天昏地暗,即为黑夜。那么,调玉烛,就是,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还是用来形容太平盛世。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这两句比较好懂,岁歉,就是歉收之年,就是收成不好。那么,什么叫饥馑,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饥馑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庄稼收成极差颗粒无收。那么相反,丰收的年份,叫做大有之年,这个大有,是《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意为这大,多,富足的意思。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这两句字面意思呢?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大荒灭,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野莩指的就是,野外有饿死的人。莩,通歹字旁的殍。那么这两句是啥意思呢?涉及到两位君王,我们先来看唐德宗,唐德宗李适,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岁。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权威,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了。各地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不把中央放在眼里


李适在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即位。次年,为了改善财政,听从宰相杨炎的建议,废除庸调制,颁布“两税法”,并试图削弱藩镇割据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措施不当,反而引起节度使的反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唐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此)称帝,后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变,唐德宗再逃到汉中。此时天下大乱,饿死的人无数,这粮食都不够吃,哪还有什么人酿酒、喝酒啊;所以《幼学琼林》中说的居然还能看到有醉酒之人,实在出乎意料,实在是吉祥的征兆了,当然很显然这是正话反说,在讽刺唐德宗的败政,相比盛唐,粮食多的吃不完,都去酿酒,所以唐朝从上到下,男女老少酒量都不差,但就这样也都喝不完,没办法干脆就都倒了,粮食也不处理了,只能让它生虫。所以对比之下呀,我们也能理解醉人为瑞的说法了,也说明了安史之乱,实在是唐朝,乃至中华文明的转折点!


好在,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难,终于得到解决,唐德宗接受了翰林学士陆贽的建议,颁布了《罪己大赦诏》。这篇由陆贽起草的罪己诏,选在兴元元年正月初一发布。这篇罪己诏情真词切,很有感召力,颁布之后,一些叛乱军队归顺了朝廷。唐德宗的罪己诏,虽然暂时起到了稳定局面的作用,但“罪己”之后的唐德宗依然猜忌刻薄,重用奸佞。在他的领导下,衰败的唐朝不但没能实现“中兴”,而且更加衰败了。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逝世,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崇陵。


好,那么我们再来看,大名鼎鼎的梁惠王,梁惠王实际上应该称魏惠王,他在位时间很久,52年。在他即位初年,魏国由于政局变化和秦国的军事威胁,就主持了迁都的大事件,从安邑,也就是现在山西运城,迁到了大梁,也就是河南的开封,所以历史上称他为梁惠王。即位以后,梁惠王还是出色的马上稳定了政局,但他却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他之所以出名,是他在位期间,打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一连串大败仗,以及失去了河西郡的全部土地,从而陷入秦国的直接威胁,硬是将乃祖魏文侯、乃父魏武侯辛辛苦苦创下的那份霸业给葬送了,从此魏国一蹶不振,基本退出了称霸天下的舞台,所以他称得上是完全的失败者。


公元前45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战国揭幕。在当时的七雄之中,魏文侯第一个实行改革,礼贤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名流贤达,重用吴起、李悝、西门豹等才俊之士,行“地力之教”,施“平籴之法”,创“武卒之制”,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当上了三晋老大。他曾联合韩、赵诸国,先后西伐秦,占秦河西之地;南击楚,夺楚睢之间;东攻齐,入齐长城;北征中山,一度奄有其地。后来的魏武侯,效法其父,保证了魏国的霸业得以平稳维持。应该说,父祖辈给梁惠王留下了一份十分可观的家业,他完全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当守成之主,享现成之福,谋社稷之安。


然而,好大喜功心态,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抉择失误,终使梁惠王走上了身败名裂的不归路。从战国兵备地理考察,魏国北邻赵,西接秦,南连楚,东毗齐、宋,其地四通八达,多面受敌,无险可守,处于四战之地的战略内线地位,这决定了魏国的中原霸权有着天生的内在脆弱性。所以,其实梁惠王上台后最应该做的,是如何凭借已有的实力地位,适当选择主攻方向,避免四面出击,防止四面树敌。就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他的正确选择无疑应为-东守而西攻,即据有河西之地,乘秦国退守洛水的有利形势向西发展,夺占泾、渭,控制崤、函,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遗憾的是,梁惠王本人是彻头彻尾的战略短视者,他所追求的是表面上的风光,贪图的是虚幻意义的荣耀。在他看来,秦国“僻在雍州”,完全不配当自己的对手,胜之不武,服之无名,激发不起自己的兴趣。相反,控制三晋,压服齐、楚,才是煌煌伟业,颜面有光。在这种自高自大心理的驱使下,他轻率地作出了战略东移的选择,西守而东攻。为此,他把都城从安邑搬迁到大梁,自以为,居天下之中,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天下的领袖。


意识深处的霸主心态越是强烈,表现在行动上的乖张轻妄,也就越是极端。它使得梁惠王在当时的军事外交上变本加厉推行“单边主义”,动辄对其他诸侯国付诸武力,用戈戟而不是用樽俎来发言。这样一来,长期形成的魏、韩、赵三晋联合阵线破裂了,与齐、楚等大国的关系恶化了,至于与秦国的矛盾也丝毫未因迁都大梁而有所缓解。一句话,梁惠王终于因自己的好大喜功、锋芒毕露、四面出击而陷入了战略上的极大被动。


  尤为可悲的是,梁惠王始终不曾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殆,反而沾沾自喜,继续营造“慕虚声而损实利”的“形象工程”。所以我们也经常在诸子的书中,看到梁惠王招揽天下名士的对话,比如孟子、庄子,但他并不是采用他们的思想,而是附庸风雅。


而他的对手恰好利用这一点,推波助澜,诱使他在失败的道路上死不旋踵地走下去。头脑简单却自视甚高的梁惠王果然中计,进了人家预设的圈套。


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是梁惠王接受商鞅的献策,释秦攻齐,自称为王。商鞅入秦主政后,敏锐地看到秦、魏互为死敌的本质属性,认为魏是秦的“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于是处心积虑“借刀杀人”,以图削弱乃至摧毁魏国的实力地位。为此,他出使魏国,实施祸水东引、坐收渔利之策。一到魏国,他便当面给梁惠王戴高帽,灌迷汤:“大王之功大矣,令行天下矣!”爱面子的梁惠王当然听得满心舒坦,整个身子飘飘然起来。商鞅见招术奏效,进而居心叵测地建议梁惠王“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即鼓动梁惠王公开称王,然后联合秦国,攻打齐、楚。“王”是当时的最高称号,地位在诸侯之上,梁惠王对这个名号早已朝思暮想、垂涎已久,只是担心他国的反对才不敢仓猝行事,现在既然得到秦国的“鼎力支持”,那也就不必再半抱琵琶,讲什么客气了,于是乎,梁惠王兴致勃勃按照周天子的礼制,准备舆服仪仗,修筑宫殿,在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正式加冕称王。同时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盟,把场面撑得大大的:宋、卫、邹、鲁诸国国君应邀与会,秦国也派使节到会捧场。这时候的梁惠王真的是挣足了面子,摆够了身段。殊不知这种利令智昏的举动,恰恰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陷于孤立的困境,到头来为一时面子上的光鲜付出惨重的代价:“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以桂陵、马陵之战为标志,也就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孙膑斗庞涓,魏国的霸权宣告终结,梁惠王的面子亦随之丢得一干二净。


于是,《幼学琼林》中毫不客气得指出了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其实也是对梁惠王好大喜功,痛失好局,不切实际,断送前程,而导致魏国百姓凶岁频繁、饿殍满地,实在是值得口诛笔伐!所以,我们说,在古代要是摊上一个昏君,最可怜的还是百姓。


好,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我们下期节目继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国学拥护者

居然还可以学到观天象,只是不知道泰阶星⭐长啥样

国学拥护者

我还是喜欢大周朝!

猜你喜欢
狸时序-作业合集

时序的成长之路:你们的收听和留言就是时序不停创作的动力,赶快互动起来啦,赶快来指点时序的江山啦,谢谢~

by:狸时序

狸时序-童话故事

一天一个童话小故事,伴随着小朋友的成长,通过小故事学习大道理,睡前安抚等等。

by:狸时序

狸时序-赶快起床啦

每天更新自己或朋友的小故事,每天听着我的声音起床吧,可以从声音中听到你,我,她的回忆,听别人的故事,总结自己的路。

by:狸时序

精灵宝可梦:时序迷歌

本专辑为精灵宝可梦不朽诗篇的再版,当然简介,我是不打算这个时候写,寒假会再补上。有的时候这本小说可能会与原本的不朽之篇有一定程度的雷同,但是,绝对会加入更加清晰...

by:在下乃逸眬

一卷一言

一本书哪怕只有一句话能带给我们一些明悟,就够了。

by:怕不辣辣

魔王卷一

初到异世,大家都需要适应新的生活。。。

by:梦_月儿

正经|卷一

《正经》,初名《巾经纂》。作者宋宗元,字鲁儒,号悫庭(一号光少,又号梅花铁石主人),清代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卒于乾隆四十四年...

by:采墨心怡

天之炽 卷一

铁血的荆棘王座上坐着一个无敌妹控。

by:宠粉狂魔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