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求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
1个回答2024-01-22 00:21

1.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ANS:“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旧唐书魏征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两首大同小异,但绝对是这首没有错!

2.唐太宗跟魏征的故事?ANS: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纳谏方面他也是最突出的。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征的这句忠言牢记在心,有了好的观念作指导,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魏征能被太宗重用和太宗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太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并根据他耿直的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为了鼓励大臣进谏,唐太宗还有一句名言:「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确实是发自内心。在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命人点兵。当时的唐制规定,年满二十一岁才能入选,但大臣封德彝却说十八岁以上高大健壮的也可以点兵,并得到唐太宗的同意。魏征却驳回了诏令三、四次,不肯签发。唐太宗大怒,召见他质问。魏征说:「您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但即位以来,仅几个月就多次失信于民,这怎么能说是以诚信治天下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过去我总以为你很固执,不懂政事,今天听你分析国家大事,都很切中要害,我确实是错了。」太宗不但改正了错误,还赏赐给魏征一只金瓮。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人用铜做镜子,可以纠正衣冠;用古代历史做镜子,可以明辩国家的兴盛与衰亡;以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和过错。现在魏征走了,朕便失去了一面宝贵的明镜。」唐太宗还去凌烟阁,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

您所PO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是出自《赠萧瑀》!萧瑀为隋炀帝嫡妻萧皇后的弟弟,《赠萧瑀》为唐太宗写来称赞萧瑀的。萧瑀于唐贞观21年(西元647年)卒,终年74岁,陪葬昭陵。这跟魏征有什么关系呢?

版主所要的答案已PO在上面,乃千古名言。另外,唐太宗也有写首《赠魏征诗》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其中薤自有争议,另写成瓒。不过,这首不是魏征死后唐太宗才写的,这是要注意的地方。

这是他们的故事之ㄧ:

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忽然一拳砸在案几上,怒喝道:“这个德参,难道国家不征一个人,不收一斗租,宫女都不留头发,他才称心如意吗?”

侍中魏征拿过中牟县县丞皇甫德参的奏章,只见上面写道:“修筑洛阳宫,是劳顿百姓;收缴地租,是滥征赋税;普通女子以梳高耸的发髻为时尚,是受宫内的影响。”

魏征劝谏说:“陛下息怒。德参虽然有些偏颇,但自古以来,大臣上书时,常常唯恐言辞不够激烈,不能打动君主的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陛下动怒,说明德参的言辞已经打动了陛下,至于应该如何决断,请陛下明察。”

唐太宗这才消了气,叹息道:“你说的很对。我不能给德参加罪,否则以后谁还敢说话。”

魏征乘机又劝说道:“陛下近来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喜欢直谏了,有时勉强容忍,也不像过去那样豁达了。”

太宗沉默良久,不得不承认魏征的话一针见血。他不仅没有怪罪皇甫德参,还赐给他丰厚的奖赏,任命他做监察御史。

那首诗叫「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读了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有什么心的体会四年级
1个回答2024-02-21 14:36
只有胸襟宽广,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才能让自己让国家进步。
唐太宗与魏征
1个回答2022-11-28 16:50
?你想表达啥子?君臣关系- -
魏征是唐太宗的什么人
2个回答2024-01-05 12:16
玄武门发生之前算是他的敌人,后来又成了他的大臣。
魏征以耿直勇谏著称,两人算是黄金搭档吧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1-18 21:13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的感悟?

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便放在手掌中赏玩不已。这时魏z征从远处走来,太宗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就近前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乘便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而最终丧国灭身的事,劝谏“明君”当以此为戒。魏征滔滔不绝地讲着不想停下来,那鹞鸟在太宗怀里快被憋死了,太宗感到可惜;但他一向敬重魏征,不想打断他的话。魏征便没完没了地讲下去,直到那鹞鸟死在了太宗的怀里。感悟: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口碑很好的一个皇帝,他和谏臣魏征的良好君臣关系历来为世人所称道,也是史学家啧啧称叹的贤君良臣的典范。唐朝建立,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虚怀纳谏,开明政治。一个人应该虚怀纳谏,才能进步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1个回答2023-01-18 18:39
城主说的没错,但是后来魏征被李世民给打倒了,扒坟抛尸,家也给抄了,虽然后来又恢复名誉,从人性的角度讲,李世民不可能不恨魏征,魏征也不可能跟李世民很亲近,我觉得他们只是两个极其聪明的人互相利用,演了一出君明臣忠的大戏罢了,李世民需要魏征这种曾经想要杀他的人来反衬自己的贤明,魏征也知道李世民不会杀他,所以敢一再顶撞,来成就自己千古名臣的声望。
唐太宗与魏征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2-07-11 23:37
诶,厉害厉害
一个个回答都这么厉害
本来以为这段我熟,想回答
算拉,让给你们把
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故事
3个回答2022-07-27 07:26
唐太宗喜欢狩猎玩乐,但魏征怕他玩物丧志,所以多次阻挠。

一日,唐太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不愿他再起游冶狩猎之意,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为何唐太宗如此重视魏征
1个回答2023-11-28 05:59
  魏征死后,唐太宗亲自起草碑文并亲自书写。后来被人挑拨,下诏把墓碑推倒了。等到出征高丽不如意,非常懊悔当初的做法,于是叹息说:“如果魏征还在,就不会让我采取这个行动了。”马上渡过辽水下令驿站快马回去以少牢的规格祭祀魏征,又重新为他立碑。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而在皇帝私生活上,魏征像一位长辈,苦口婆心,声泪俱下,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内,有史籍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