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固有思维的例子

打破固有思维名人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7 14:38

打破固有思维名人例子有:

1、纪晓岚

御林兵统领和珅多次被聪明的纪晓岚捉弄,因此心里非常不舒服,总想找个办法报复一下纪晓岚。有一天,和珅特意把纪晓岚找来,非要和他赌一把。和珅想到的一个赌局是这样的:假如纪晓岚在10天之内能吃掉100只鸭子,那么这些鸭子不但不用纪晓岚付钱。

而且和珅还会再送100只给他;假如纪晓岚完不成这个任务,在10天之内吃不下100只鸭子,那么不但要付鸭子的钱,而且还要向和珅负荆请罪。10天吃100只鸭子也就是说一天要吃10只鸭子,这样的吃法一般人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纪晓岚知道这是和珅故意在报复他,假如不同意的话就是认输了。这个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最后还是和和珅打了这个完全不可能赢的赌。打赌开始,和珅叫手下的人把日常用品,柴米油盐,和特意买的100只鸭子都一起关在了一个屋子里面,然后又让纪晓岚一个人搬进去住。

和珅命令手下把屋子里面所有的门窗都关好锁死,并且派了御林兵在门口严加看守,以防止纪晓岚耍花招。10天很快就过去了,和珅让御林军赶紧把门打开,结果发现屋子里面100只鸭子全都不见了,只剩下了一堆鸭毛还有一堆骨头,和珅惊呆了,只好认输。

原来是第一天起,纪晓岚杀了30只鸭子,然后把鸭子剁成了肉丁,撒给其余的70只鸭子吃;第二天,又杀了20只鸭子,采用同样的办法喂给了其余的50只鸭子;第三天,第四天……纪晓岚采取同样的办法,等到第十天的时候,就只剩下了1只鸭子,纪晓岚自己美美地吃了一顿。

2、但丁

意大利著名的诗人但丁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宴会,这个宴会是由威尼斯执政官举办的。在当时,意大利的等级观念十分浓厚,在这次宴会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但丁发现,侍者端给城邦使节的鱼都很大,唯独自己的鱼很小。这让但丁心里很不痛快,但是,为了不失涵养,他没有大声抗议。

但丁是怎么做的呢?只见他把自己盘里的鱼拿起来,放到耳边,并开始和鱼小声地“交谈”。但丁的这个怪异的举动被执政官看到了,执政官问但丁在做什么。但丁说:“我在向小鱼们询问件事情。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海葬了。我就问小鱼是否知道朋友的遗体有没有到达海底”。

执政官笑了笑,问道:“小鱼说了什么啊?”但丁的回答让在场的观众都笑了。结果,执政官让侍者为但丁端来了一盘大鱼。但丁说:“它对我说,它现在还很年幼不知道过去的事情,建议我向同桌的大鱼们问下”。

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心里不舒服。于是,但丁编造了一个形象有趣的说法,既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又显得幽默风趣,十分得体。但丁这里所用的便是一种迂回思维。

3、田忌赛马

《史记》中有一个田忌赛马的故事。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每个拉三匹好马分别和对方的三匹好马比谁跑得快,输了的得出银子。田忌知道自己第一的马跑不过齐王的好马,自己最差的马也跑不过齐王的最差马。

于是田忌让自己最差的马与齐王最好的比,最好的马和齐王排第二的马比,自己排第二的马和齐王第三的马比赛,结果田忌赢了比赛,得了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只要跳出固有思维,合理利用自己资源,都可以化不利为有利的。

怎么打破固化思维?
1个回答2024-01-20 20:13
转摘: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让人们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在条件不变时,可迅速地感知对象,产生联想。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定势将使人们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因此,积极寻找消极思维定势的原因和对策,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本文就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定势现象谈谈教学时处理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一、生活概念的干扰  日常生活与数学是两个既相互交叉又各自的系统。学生因其思维特点往往易受词的生活意义的影响,如果词的生活意义与几何概念的科学意义一致,将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反之则起负迁移作用。如《角的认识》,孩子们往往将角理解为墙角、桌角、羊角等物体的形状,甚至有时仅仅理解为一个点。  问题对策: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与生活的共通之处,促进学生经验的扩充;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深入数学与生活的差异之处,实现学生经验的改造与重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深刻的概念。  如《角的认识》,我们不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应首先出示三角尺、剪刀、扇面等实物或图片,问学生这些物体上有没有角,但不要求学生指出来。因为学生有可能只指出剪刀、三角尺的尖,容易以讹传讹。教师这时示范正确指角的方法,并在电脑中强化演示指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指法,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并指名学生上台指角,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断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放开手脚找一找、指一指生活中的角,进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中的角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角是不一样的。  二、已有经验的干扰  从思维过程的大脑皮层活动情况来看,定势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即前次的思维活动对后次的思维活动有指引性的影响。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其相似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迷惑。受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对新知识容易产生思维障碍。如在三年级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后一般会研究:“用24米长的篱笆围长方形或正方形菜地,怎样围菜地最大?”通过列举、计算学生不难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围成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距越小,就越大。如果把问题改成:“用24米长的篱笆靠墙围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围最大?”学生因为有了上一题的经验,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围成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最大。  再如,六年级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还剩下几公顷?”学生的答案中常常会出现“3-”的算式,这是受整数应用题中求“剩余的=总共的-用去的”解题思路的影响。  问题对策: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断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在上述两个问题中,思维定势使学生难以摆脱前摄抑制的干扰,使之不能顺利地按照正确思路和方法去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思维定势使旧思路畅通,保留在大脑皮层中的旧痕迹十分深刻,如若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新来加以切断,新思路就难以形成和发展,使必须用新思路加以解决的问题无法顺利得到解决。  鉴于以上,我认为要避免学生产生以上错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题组比较和正误比较法,帮助学生觉察到错误所在。通过反面例子的对比,不仅可以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如在讲解“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还剩下几公顷”此类问题时,可以出示下面两题组织学生讨论,找出两题的异同点,避免不该发生的错误。“(1)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还剩下几公顷?(2)一块地3公顷,种白菜用去公顷,还剩下几公顷?”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两题虽都有,但第一个表示的是白菜地和这块地之间的关系,而第二个带有单位名称“公顷”表示的是具体的大小,很容易就把原来容易混淆的知识分辨得一清二楚。  用篱笆围长、正方形的问题,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逐一列举长和宽,进而在比较中发现当长是12米、宽是6米时最大;其次,可以将墙看成一面镜子,这样镜外与镜内的长方形就“围”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48米,只有当它围成正方形时,镜外长方形的才最大。在这里,我们一方面通过列举,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另一方面通过构造封闭图形,对下面两图进行观察,使学生对“当周长相等时,围成的正方形最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思维惰性的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普遍存在思维惰性。小学生思维惰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沿用一种习惯、常见的方法去解答不同的题目。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完梯形的计算后一般都会练习如下思考题:已知梯形上底是6,下底是10,高是8,求阴影部分的。  大部分学生的列式都是:(6+10)×8÷2-10×8÷2,只有少数学生会想到只要用:6×8÷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沿用阴影部分=整体-空白部分这一思维方法,形成了思维惰性,从而想不到阴影部分是个三角形,只需用三角形计算公式就可以求阴影部分。  问题对策: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善思、会想。如教学上题时,可在学生思考出第一种方法后加以启发:“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为什么可以这么做?”让学生转变思维方向,从而寻求出更为简便的方法。平时也要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可以通分比较、化成小数比较、画图比较、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找标准比较等。教师只要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就肯定可以克服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懒惰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解题程式化的干扰  面对概念、法则、公式等所谓的一些“死知识”,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只有把它们训练扎实,学生才会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其实不然,过于频繁的训练往往会使解题过于程式化,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了五年级“圆的计算公式”后一般会练习如下思考题:已知圆内最大正方形的是10平方厘米,求这个圆的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对这道题进行思考以后,纷纷表示此题好像不好解答,原因就是受常规计算圆的影响,已经初步形成要求圆就要知道它的半径,所以当无法求出半径的长度时,学生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问题对策:要避免这样的现象,首先要注意别让程式化的解题思路固化学生的思维。教学时,不要过分单纯地训练学生用“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什么已知,什么未知,所以我们要先求出什么……”表述解题思路。虽说这样的训练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考过程之外,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用常规方法无法解答时,要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养成从多方面寻求解法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以上题为例,我们可以先从教学圆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先让学生猜测圆的与半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右图:如果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如何表示?(半径的平方)那么,这个圆的大约是这个正方形的多少倍呢?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初步发现是3倍多一些的关系,再通过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得出公式,从而发现圆的是r2的π倍。如果新授时注意强调了这两者间的,那么在教学上题时就可以抓住时机问学生:“不用半径,能不能求出圆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正方形的和圆的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程序,从旧思路、旧方法中省悟过来,转移到新的思维中。  总之,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新授和复习教学中注意“活”,强调“变”,注重“新”,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会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突破固有思维的例子
1个回答2022-09-26 04:15
就给你出一道题哈,101-102=1可以随意移动0.1.2这三个数字,是移动不是交换位置哈...
这道出自一题本书《自由在高出》。
固化思维和成长思维举例?
1个回答2024-01-29 10:57

固化思维:

1、认为自己的潜能有限,只能定格在某个水平,无法突破;

2、不想跳出舒适圈,喜欢稳定不变的生活;抵触改变。

成长型思维:

1、认为自己的潜能无限,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想要的结果;

2、积极拥抱改变,懂得改变是唯一的不变。

幼儿思维固定性的表现事例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20 23:15
一、固定型思维方式的孩子,常常有表现自己很聪明的欲望

“别人夸我聪明,那我就一直是聪明的”,这就是固定思维的孩子陷入的思维陷阱,很多孩子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一点就透,但是长大后却变得资质平平,往往就是因为只重视现在的成就,而忽视耐碧埋了成长。

成语江郎才尽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江淹6岁昌蚂能诗,《恨慧蠢赋》和《别赋》是两篇名篇,还留下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名句,才华为人所称道,但之后却再也写不出好句子了。

如何引导:

少夸孩子聪明,多夸孩子进步

智商和美貌这些特征,都是孩子天生就有的,不是孩子后天努力得到的。而人们对智商和美貌总有很多崇拜,所以每个孩子内心中总是会喜欢别人夸自己聪明,夸自己漂亮。

那么父母的引导就很重要了。
打破固有思维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14 07:04

一 打破陈规 改变思维定式的成语

打破常规
dǎpòchángguī
[释义] 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正音] 常;不能读作“cánɡ”。
[辨形] 常;不能写作“长”。
[反义] 墨守成规
[结构] 动宾式。

二 形容敢于打破旧观念的成语

词目 破旧立新
释义 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 余秋雨《关于嫉妒》:“那也是一个破旧立新两未靠岸的奇异时期,什么怪事都会发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思想、观念等
感 *** 彩 中性成语

三 跳不出固有的思维习惯 成语

积重难返_金山词霸
【拼 音】:jī zhòng nán fǎn
【解 释】: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
【出 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此又皆势处极重必难返者.”

如何打破自己固定思维
1个回答2024-01-13 12:30
向你推荐一本书,好好看看,应该会有很大收获的。《思维的黑洞》,前些天看了下,比较通俗易懂,适合学习。
怎样突破自己的固有思维
1个回答2023-03-13 08:55
试试这几个维度:
1.前提突破
2.时空突破
3.格局突破
4.系统突破
5.需求突破
6.辩证突破
7.角色突破
8.视角突破
9.逻辑突破
名人有哪些打破思维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28 01:33

打破固有思维名人例子有:

1、纪晓岚

御林兵统领和珅多次被聪明的纪晓岚捉弄,因此心里非常不舒服,总想找个办法报复一下纪晓岚。有一天,和珅特意把纪晓岚找来,非要和他赌一把。和珅想到的一个赌局是这样的:假如纪晓岚在10天之内能吃掉100只鸭子,那么这些察塌老鸭子不但不用纪晓岚付钱。

而且和珅还会再送100只给他;假如纪晓岚完不成这个任务,在10天之内吃不下100只鸭子,那么不但要付鸭子的钱,而且还要向和珅负荆请罪。10天吃100只鸭子也就是说一天要吃10只鸭子,这样的吃法一般人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纪晓岚知道这是和珅故意在报复他,假如不同意的话就是认输了。这个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最后还是和和珅打了这个完全不可能赢的赌。打赌开始,和珅叫手下的人把日常用品,柴米油盐,和特意买的100只鸭子都一起关在了一个屋子里面,然后又让纪晓岚一个人搬进去住。

和珅命令手下把屋子里面所有的门窗都关好锁死,并且派了御林兵在门口严加看守,以防止纪晓岚耍花招。10天很快就过去了,和珅让御林军赶紧把门打开,结果发现屋子里面100只鸭子全都不见了,只剩下了一堆鸭毛还有一堆骨头,和珅惊呆了,只好认输。

原来是第一天起,纪晓岚杀了30只鸭子,然衫世后把鸭子剁成了肉丁,撒给其余的70只鸭子吃;第二天,又杀了20只鸭子,采用同样的办法喂给了其余的50只鸭子;第三天,第四天……纪晓岚采取同样的办法,等到第十天的时候,就只剩下了1只鸭子,纪晓岚自己美美地吃了一顿。

2、但丁

意大利著名的诗人但丁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宴会,这个宴会是由威尼斯执政官举办的。在当时,意大利的等级观念十分浓厚,在这次宴会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但丁发现,侍者端给城邦使节的鱼都很大,唯独自己的鱼很小。这让但丁心里很不痛快,但是,为了不失涵养,他没有大声抗议。

但丁是怎么做的呢?只见他把自己盘里的鱼拿起来,放到耳边,并开始和鱼小声地“败升交谈”。但丁的这个怪异的举动被执政官看到了,执政官问但丁在做什么。但丁说:“我在向小鱼们询问件事情。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海葬了。我就问小鱼是否知道朋友的遗体有没有到达海底”。

执政官笑了笑,问道:“小鱼说了什么啊?”但丁的回答让在场的观众都笑了。结果,执政官让侍者为但丁端来了一盘大鱼。但丁说:“它对我说,它现在还很年幼不知道过去的事情,建议我向同桌的大鱼们问下”。

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心里不舒服。于是,但丁编造了一个形象有趣的说法,既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又显得幽默风趣,十分得体。但丁这里所用的便是一种迂回思维。

3、田忌赛马

《史记》中有一个田忌赛马的故事。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每个拉三匹好马分别和对方的三匹好马比谁跑得快,输了的得出银子。田忌知道自己第一的马跑不过齐王的好马,自己最差的马也跑不过齐王的最差马。

于是田忌让自己最差的马与齐王最好的比,最好的马和齐王排第二的马比,自己排第二的马和齐王第三的马比赛,结果田忌赢了比赛,得了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只要跳出固有思维,合理利用自己资源,都可以化不利为有利的。

人的思维能变几次固有思维怎么打破
1个回答2024-01-10 17:50

大致应该是有三次:

一,在青春期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大脑重整的时间段,会根据自身情况而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思考方式。

二,真正的成年,或说是将要踏入老年时期的时候。这个时候会因为自身的经历及阅历等的,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故有的想法或观念。

三,这是应该存在、但不能确定的——在死亡之际、这个时候按理说应该是大彻大悟才对。

热门问答